铁骨冰心正义持

何香凝一生热爱绘画,学画以后终其一生从未间断过绘画创作,在国内外留下为数众多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既具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宝库中的佳作珍品,又反映了时代政治风云及作者的人生战斗历程。因此,“何香凝在半个多世纪的美术创作道路上与时俱进,其绘画活动始终与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祖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她的不少画作紧扣重大的历史题材,反应社会前进的主流方向,堪称为革‘史画’。”(周兴樑《廖仲恺与何香凝》)

 

一、建国前何香凝的艺事活动

1、为革命学画

1897年与廖仲恺在广州结婚。1902年变卖妆奁资助丈夫留学日本,同年冬东渡。1903年春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预科,同年结识孙中山。1905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成为第一位女会员。1906年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博物科。1909年4月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专攻学习绘画。其在该校学习期间,除跟美术老师端管子川学绘山水、花卉外,还每星期两次到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家里学绘狮、虎等动物及日本画,直至1911年春毕业。

最早主张何香凝改学绘画的,是孙中山。据廖承志回忆,我妈妈学画的“问题是由当时孙中山提出的。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有人搞图案,把它画出来。我母亲为此进了日本东京上野的美术学校;同时我父亲也怂恿她好好去学绘画,她就真正地……画起画来了。”据何香凝自己回忆:“这一段时间,我一面学习美术,一面继续为孙先生照料秘密集会和通讯联络机关。为了筹划革命党人的起义事宜,很多准备工作都是在我家里部署的。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有一些就是我在孙先生的指导下描绘和刺绣缝制的。”

从1909年初学绘画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10年间为何香凝美术生涯的早期学习阶段,她和丈夫廖仲恺为缔建与捍卫共和民国,追随孙中山辗转于东京、广州、上海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只能抽空挥毫作画,“参加过几种武装起义军旗的设计,还自己把它绣出来”。何香凝早期的作品流传下来不多,所幸的是何香凝美术馆现收藏有这时期作品4件:《虎》(图一)、《菊》《狮》、《马》。另外《何香凝画集·第一辑》(1929年版)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图像资料。这些作品显示出何香凝最早期绘画具有的鲜明特点:以动物尤以猛兽作为主要绘画题材,体现威武雄强气势。何香凝初始绘画为何热衷于猛兽类题材?这和当时中国的社会背景以及她革命者身份有密切关系。那时中国的知识分子寻找各种方式唤起民众,常把狮虎等作为表达革命思想的载体。诗人柳亚子就曾把何香凝作于1913年的《狮》图题为《国魂》(图二),并赋诗:

“国魂招得睡狮醒,绝技金闺妙铸型”。

 

图一  《虎》 何香凝 1910年 设色绢本 何香凝美术馆藏

 

图二  何香凝1913年所作《国魂》,柳亚子题款。原作已佚。

 

2、为革命作画

20年代初孙中山讨平桂系军阀陆荣廷时,何香凝与宋庆龄筹备并成立广州“女界出征军人慰劳会”,宋为会长,她为总干事,一起辛勤奔走,用劝捐、演剧和义卖三种方式筹款以充军实,并亲自作画参加书画义卖。1924年10月,何香凝在丈夫廖仲恺等的支持下,组织了广州女子美术研究所,并办起了广州女子制作品贩卖合作社,使妇女从事生产劳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不幸逝世,何香凝是遗嘱见证人之一并在孙先生遗嘱上签字。孙中山逝世后,廖仲恺坚定维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成为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左派的核心和旗帜。1925年8月20日,廖仲恺被暗杀。何香凝没有被痛苦压垮,“哀思惟奋酬君愿,报国何时尽此心”。她化悲痛为力量,在此后数十年中,何香凝与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顽强不屈,表现出一位民主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刚强意志。廖仲恺遇害后,何香凝强忍悲痛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为了“纪念廖仲恺一生爱护工农、扶助农工的意志”,创办仲恺农工学校,于1927年3月正式开学。何香凝亲任校长长达15年之久。

为解决建校和办学经费,何香凝还亲自挥毫卖画,向社会各界名流、亲友和海外侨胞义卖募捐。还成立校董会,协助制定经费预算,向国民政府申请开办学校补助费。1928年底,何香凝与抛弃孙中山三大政策的汪精卫,蒋介石决裂,蛰居上海半年多,日以绘画、吟诗和读书为事,并萌生出国意愿,便不断作画,为筹备出国之用。1929年秋,为了给“仲恺农工学校筹款”和宣扬祖国优秀文化,何香凝携带自己和其他名人字画三百余幅“到南洋马来亚、菲律宾等地出卖”,在菲律宾和新加坡举行书画展览会进行筹款,并将所筹款项汇回广州仲恺农工学校。不久何香凝来到法国“客居巴黎郊外约二年,以写画自遣”,既是自娱,“亦以备将来换米之资”,因而作画不少。不少名作如《红梅菊花》《红叶雪景》以及《月虎》《雪虎》等,便是这个时期完成的。现藏于何香凝美术馆的《松菊》六条屏(图三)也是在这里完成的。

 

图三 《松菊》  何香凝绘,柳亚子题   1931年  何香凝美术馆藏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她马上归国投身于抗日救亡斗争,12月在沪上发起组织“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进行书画义卖,“鬻所写画,得钱在上海设立短期妇女救护班……以培养战时救护人材,为抗日救伤服务”,“义卖画展得款捐赠给抗日义勇军将士”。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藏有一幅画,是何香凝、张聿光、贺天健、熊松泉、姚虞琴、马公愚、方介堪、马孟容八位画家合作,由柳亚子、王礼锡款题的一幅《梅松菊图》。(图四)据此画最初的“主人”陆晶清回忆,是在1932年初的一次“义卖展览”会上现场创作的作品。1939年,何香凝在一幅《梅》画上题诗,表示了自己坚持抗战,决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岭上迟开有所思,风吹雨打最高枝。

忍看半壁河山异,铁骨冰心正义持。

 

图四 《梅松菊图》何香凝、张光、贺天健、熊松泉、姚虞琴、马公愚、方介堪、马孟容合作,柳亚子、王礼锡题款,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藏

1943年,何香凝流寓居广西,以卖画艰难度日。并积极参加书画义卖等活动。以慰劳前方抗日将士。在她最难的时候,蒋介石派人送来100万元。傲骨如香凝,将钱退回,并附上一句诗:

闲来写画谋生活,

不用人间造孽钱。

 

图五  何香凝为支援抗战作画义卖

 

二、建国后何香凝的艺事活动

学界大多以1949年为限,将何香凝的绘画笼统分为前后两阶段,早期(1949年之前)风格孤标冷艳,晚期(1949-1969年)风格清丽明艳,前后画风迥异,映照其时代情怀。

新中国建立后,何香凝不断吟诗作画,以寄托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思念,还利用各种机会撰写文章,发表谈话,为祖国的统一贡献力量。何香凝后期的美术作品绝大部分是彩色的,整个画面给人以清新、开朗、明快和生机勃勃的美感。

 

图六  廖承志观看何香凝作画

1958年,何香凝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诗画唱和,成为两岸诗画交流中的一段佳话,表达了对祖国和平统一的强烈愿望。1927年初,于、何、经、陈四人共谒正在建造中的中山陵后,四人合作了一幅“岁寒三友图”,何香凝描古梅、陈树人绘苍松、经亨颐画修竹。于右任曾为这幅画题诗两首。时过30年以后,友人在台北书肆中偶购当年“岁寒三友图”,年届八旬的于右任重睹旧作,沧海桑田之感顿生。他发现诗末一句“无聊来写此时情”漏写“时”字,随即补上,并吟诗《怀念大陆及旧友》两首,寄托和平愿望:“破碎山河容再造,凋零师友记同游。”195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于右任的这两首诗作。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的何香凝,再三品读老友之诗,回忆当年,感慨良多,即步原韵奉和《遥念台湾》三首,呼唤和平统一:“岁寒松柏河山柱,零落台湾知不知?”

何香凝1960年6月创作的《高松立海隅》上,有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的题款:“画树重高洁,画花喜独步。大师撮其神,一纸皆留住。绘画如其人,方向毫不误。画高寿亦高,但祝两繁富。”陈毅高度颂扬了何香凝的人格画品。在这年7月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何香凝被推举为中国文联副主席。8月9日,中国美协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推选何香凝为中国美协主席。

 

图七  中国美协副主席潘天寿、傅抱石观看何香凝作画

 

 

  • 何香凝绘画的题材、风格与意义

何香凝先生一直没有放下画笔,早期以梅花和老虎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享誉海内外。绘画题材主要有动物、花卉、山水。偶作山水,笔致圆浑细腻,色彩古艳雅逸,意态生动。 1929年9月,何香凝出国前绘制《青山红树白马湖》赠送经亨颐,创作地点都是在江西庐山风景区中心九江市的牯岭。《青山红树白马湖》是何香凝绘画里程中画风成熟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所绘之平远山水,乃1920年代末长松山房一带真实的景象。

 

图八 何香凝 《青山红树白马湖》1929年

 

图九  庐山留影

何香凝60多年的绘画生涯,从素材及画风来看,她作画虽大致可分为前、后期,但其“美术作品充满斗争激情,洋溢着浩然正气”,则前后始终如一。1937年,毛泽东在写给何香凝的信中这样评价她的画:“先生的画,充满斗争之意,我虽不知画,也觉得好。今日之事,惟有斗争乃能胜利。”并称赞她“先生一流人继承孙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邓颖超说何香凝“是一位杰出的美术家,她的美术作品充满斗争激情,洋溢着浩然正气”。廖承志说母亲的“梅枝,犹如铁笔一般,反映着她一生的硬朗,对友爱而对敌恨的性格”。

 

图十 1951年何香凝与毛泽东

总而言之,何香凝绘画,既是她救急救难的一个法宝,更是他革命报国的一件武器;既是她修身养性的一剂方药,也是她社会活动的一颗灵丹。

1、救急救难的一个法宝

何香凝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中,有大半时间创作都是为了捐款。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末、40年代末,都是她创作的高峰期,画作主要用于募捐。大革命失败后作画和1929年东南亚卖画,筹款建设“仲恺农工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会”为东北抗日捐款。此后几年她多次在上海、南京开展义卖画展活动,往往是华侨捐一笔款,她就送一幅画。就这样,她用手中的画笔为祖国人民、为抗敌将士讴歌,也为抗日救亡募款。

 

图十一  何香凝1938年书写的抗日题词

2、革命报国的一件武器

她早期喜爱画狮、画虎,实是以画寄情:“中国各族人民应如睡狮之觉醒,如猛虎之雄伟”;其以“平生的血气和风骨化作狮子吼”,“用醒狮昂首寄寓她振兴中华的心思……寓意殊深”。她也为女儿取名为梦醒,寓意祖国如雄狮觉醒。1928年初在南京拜谒过即将竣工的中山陵后,即同陈树人、经亨颐合作绘了一幅“松竹梅——岁寒三友图”,以表达他们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而不与南京政府同流合污的决心,并辞去了国民党内的一切职务。在抗战的年代里,何香凝专画傲雪经霜、冷而弥坚的梅、松、菊,“排遣胸中愤气”,来颂扬在南京政府白色恐怖下坚持正义斗争的革命者,及在日寇入侵面前奋勇抗战之爱国者。面对国破家亡的严峻形势、国仇家恨的纠缠,她的画风转为冷酷硬朗,希望祖国像这些耐寒植物一样能抗风雪斗严寒,度过严冬、迎来春天,没有女性画家追求的柔美秀逸的风格。

3、修身养性的一剂方药

1927年,何香凝面对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陷入极度的困惑苦闷之中,“我觉得与那些当权的反动派斗争无效,这几年来精神痛苦不堪。”为了摆脱困境,何香玲于1927年夏末离开武汉,到庐山小住。同年11月,回到上海。在名曰“海庐”的寓所中,为了给何香凝消愁,亲友经亨颐、陈树人、张大千、黄宾虹、马公愚等十余人。举行过一次文酒集会。1928年夏。何香凝因烦恼淤结而心脏病复发,为了排遣苦闷和养病,与廖承志应春晖中学校长经亨颐邀请,前往上虞白马湖修养。1932年,何香凝“忧劳成疾”,成得了一场严重的心脏病。稍好一些后,为了排遣胸中的郁闷,寄情于诗画之中。她相约几个好友,如经亨颐、柳亚子、陈树人等,在上海组织“寒之友社”活动,交流书法,研究绘画。黄宾虹、潘天寿等名家均为社友。

4、社会活动的一颗灵丹

1932年著名的一二八上海淞沪抗战之际,何香凝为感谢商人顾諟德的爱国行为,特亲笔为他绘制了一件梅花横幅,送给他作为纪念。1933年,何香凝为酬谢上海高等法院刑庭庭长郁华帮助营救廖承志之事,曾手绘《春兰秋菊》相赠。流寓广西期间,何香凝托人把画带到重庆,重庆市长贺耀祖夫人倪斐君为何香凝举行了一次个人画展进行义卖。为酬谢流亡昭平时县长韦瑞霖对她的多方帮助,何香凝送给他一幅《梅菊图》,并在上面提写了一首充满革命激情的七言绝句:“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走遍天涯留画本,不知人世几升沉。”世事轮回,何香凝的善举在将近八十年后的今天得到了善报。2020年,倪斐君后人将何香凝建国后题赠给她的两幅作品,无偿捐献给何香凝美术馆。

 

图十二 何香凝1954年赠送倪斐君的《梅菊》  设色纸本   何香凝美术馆藏

 

图十三 2020年12月,倪裴君之子贺仁近先生代表兄妹六人(贺仁体、贺仁诚、贺仁一、贺仁亲、贺仁睦)向何香凝美术馆捐赠两幅何香凝作品

1946年12月,何香凝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六十寿辰提笔绘梅花一幅,题诗一首,为朱德贺寿,高度称赞共产党人凌霜傲雪的革命精神。1951年4月初,她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猛虎图”,要儿子廖承志带去朝鲜送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以表达其对党中央抗美援朝决策的坚决拥护,及其对人民志愿军将士虎虎生威战斗精神的颂扬;1953年7月底朝鲜战争结束的消息传来,她闻捷又乘兴作了一幅“喜鹊报喜图”,以表达其对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欢悦心情,及对志愿军将士凯旋的热烈欢迎。1955年6月23日至29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隆重召开世界和平大会,中国是被邀参会的主要国家。廖承志、郭沫若、楚图南商定,为响应美国画家安东·里费勒吉尔的建议“让全世界进步艺术家通过他们的艺术而对世界和平大会作出贡献”的提议,决定邀请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徐燕孙、王雪涛等我国当代书画名家14人,合作创作以和平、友谊为主题的巨幅国画《和平颂》。1961年6月,何香凝饱含政治热忱绘就了巨幅彩色画《万古长青图》,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的生日贺礼,以表达其对党的无比热爱、信赖和敬仰之情!为了表示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尊敬与爱戴,她还决定要给他们每人赠送一张画。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谢觉哉、陈毅、郭沫若、沈钧儒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常为何香凝的画作题签,这更使她的这些画品增加了历史文物价值,从而使其画作成了当代中国美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

 

图十四 何香凝、齐白石等 《和平颂》 1955年

 

图十五  1961年,何香凝会见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太后并赠画留念

 

四、结语

古人对文艺为谁的根本问题早就有精彩论述,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云:“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唐代白居易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从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可以这样说,何香凝的绘画与中国革命相互交融,共同构成她丰满的人生,不能离开中国革命来谈她的绘画,也不能只谈绘画不谈她参加的革命,革命精神使她的绘画风格硬朗,充满了“斗争之意”;绘画的审美精神又让她崇尚美好,胸怀人民,关怀女性,走上为人民谋幸福、跟共产党走的正确道路。

202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