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的大脚思想与妇女革新观念

何香凝(1878-1972)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重要人物,她在妇女运动的推动和改革方面,影响深远,贡献良多。本文主要从香凝的大脚思想窥看她的反抗和奋斗精神,由保护自己的一双天足,以至保卫国家民族,香凝的坚持与实践,还有在倡导妇女革新观念等方面,大大促进了妇女运动的发展。

 

何香凝的大脚思想与妇女革新观念

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  黄嫣梨

一、何香凝生平略说

何香凝(1878—1972)原名谏,又名瑞谏,生于香港一个富庶的家庭,原籍广东南海县棉村乡。父亲何载,宇炳桓,是香港有名的大地产家,育有十二名子女,香凝排行第九。香凝从小聪明好学,意志坚定,富有反抗的思想。她七岁时便要求父亲送她入学读书,于是被送往附近的“女书馆”就读,后来她被家人强逼缠足,因脚被烫伤而无奈绝学。这时香凝的父亲在家里办私塾,但由于其父思想封建守旧,深存“女子无才便是德”和“重男轻女”的观念,不准香凝继续入读。但香凝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读书的念头,反而自购书本偷偷地跟哥哥们学习,遇有不明白的地方除了请教兄长,还会托佣人转问私垫的老师,可见香凝对知识的渴求,也表现了她勤奋笃学的积极进取精神。

虽然香凝生长在富裕的环境,但她却养成质朴节俭的性格,不好物质享受,往往将父亲给她的零用钱储蓄起来。香凝小时候从亲戚口中听说过有关太平天国的英雄故事,深感佩服,使她自小立志反对缠足。为了对抗父母缠足之命,她将剪刀收藏于祖先的香炉坛底下,曾多次将缠足布剪断。父母拗不过她,只好将缠足之事作罢。香凝顽强的抵抗和坚定的意志,使她得以保存一双大脚,不但成为她日后参予及推动妇女和爱国运动的有利条件,也令香凝得到—段幸福的婚姻。香凝到了19岁之适婚年龄,其父母曾因为她的大脚而担心其婚事,后来一位从旧金山回国娶妻的华侨廖仲恺,遵从父亲之命,声言要娶大脚的女子为妻。香凝父母得知,便促成他们的婚事。婚后夫妇二人居住于名为“双清楼”的小屋内,研读诗文,评论时政。

其后,香凝和仲恺将变卖嫁妆、首饰回来的金钱用作共赴日本留学的经费。到达日本后,夫妇二人先学习日语,其后分别考进当地的大学进修。在当地求学期间,他们结识了孙中山、苏曼殊、朱执信等革命志士,自此,夫妇二人决定投身革命事业。1905年香凝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首位女成员,负责秘密通讯及管理同盟会的财政等工作。1924年,香凝参加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同年,香凝倡议在广州举行首届国际“三八”妇女节。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香凝作为遗嘱见证人,在遗嘱上签字。同年6月,广州发生省港大罢工及沙基惨案,香凝组织讲研会及罢工妇女工读传习所等。两个月后,即8月20日,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买凶所杀,香疑激起与右派斗争的决心,积极从事妇女运动工作。1926年,香凝在广州各界报刊发表了《妇女运动的报告》、《国民革命是妇女唯一的生路》等有关妇女解放的文章。1929年至1931年期间,香凝为廖仲恺生前成立的农工纪念学校筹募经费,展开了两年的流亡海外生活,先后到东南亚及欧洲国家筹募经费。1931年11月回到上海后,香凝立即参予抗日行动。日本投降后,国共发生内战,香凝曾多次制止这场政治斗争,亲自联络毛泽东及蒋介石要求和平谈判,但蒋介石的言行令香凝感到非常失望,于是公开发表反蒋的言论,并认为只有共产党才能真正将中国脱离苦难,于是香凝从此走上了支持共产党的道路。中共建国后,香凝曾获中共中央邀请担任政府多个重要职务。1972年9月1日因肺病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后人为实现香凝和仲恺“生则通衾,死则同穴”的夙愿,将香凝的遗体运送至南京,与仲恺合墓,安葬于孙中山先生陵侧。

二、从何香凝的大脚思想看清代的缠足情况

缠足风气在清代的社会极为盛行,一直蔓延到清末民初,甚至植根在十九世纪末已受到西方思潮影响的半封建半殖民统治的香港。在戒缠足会中梁启超说明了清代女子的缠足概况,下层的妇女由于需要劳动和工作,大都不会缠足,而上流社会的女子则是男子的玩物。缠足成为男子对女性的审美标准和择偶条件,可见男子对女性缠足的喜爱程度。所谓美,就是要求女性拥有一双符合“瘦、小、尖、弯、香、软、正”七个条件的小脚,走起路来婀娜多姿,由于不能随意走动,缠足的女性往往对男性是非常驯服的。社会上热烈鼓吹和强调女性缠足的重要性,连小孩子也意识到小脚媳妇的好处,所以作为父母的,为了显示身分的尊贵,以及让女儿嫁得好丈夫,早在女儿孩童时已强迫她们缠足,而绝大部分的名媛淑女都认为缠足是美的象征,乐于以缠足来取悦男子。香凝的父母身处于这个时代,明显地已被这种思想荼毒,除了香凝,其他女儿很早已被逼缠足。香凝反成为了上流社会中极为少数的大脚女子。

香凝从小接受教育,思想开明进取,加上个性倔强果敢,绝不轻易屈服于无理的事,所以坚决反对缠足。清代维新派的人士对缠足的恶习最为反对,康有为和梁启超曾提出反缠足的口号,认为缠足不但影响妇女的身心发展,使其丧失自力更生的劳动能力,更会对国家的兴亡和强弱构成威胁。1883年康有为首创《不裹足会草例》,号召天下妇女天足,1895年,由于康有为和康广人在广州成立“粤中不缠足会”,而妇女解放又首办女学,而女学又必须放足,所以梁启超、谭嗣同、汪康年等人在上海成立不缠足总会,并在《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第一条立会中明言:“此会之设,原为缠足之风,本非人情所乐,徒弟以习俗既久,苟不如此,即难以择婚,故特创此会,使会中同志,可以互婚姻,无所顾虑,庶几流风渐广,革此浇风。”对香凝来说,有助解决缠足对婚姻造成的问题。香凝父母曾因传统礼教的影响而强逼香凝缠足,虽然香凝最终得到父母的妥协,但往后的日子香凝要承受男子的嫌弃和舆论压力,幸好廖仲恺的父亲是旅美华侨,认为小脚女人在外国会受到歧视和被视为中国的耻辱,于是强调儿子必须娶大脚妇女为妻,结果造就了香凝和仲恺的美满良缘。此外,当时还有不少《女报》发表有关妇运及放足的宣传号召,例如《北京女报》、《中国女报》等,宣传男女平权、妇女解放等讯息,对香凝来说,此种种因素都巩固了其大脚的思想。

从香凝的大脚思想可见清代缠足和反缠足的激烈斗争,基于深刻的守旧观念和传统恶习,缠足依然成为审察妇女的标签,然而随着西方思潮的逐渐渗入,有识之士又纷纷响起改革之声,提出放足和反缠足的口号,令社会上出现了两股互相对衡的力量。对长久以来已缠足的女性来说,未必能适应放足的日子。而作为新一代的知识女性,香凝敢于站出来,以身作则去保卫天足,实在是妇女运动史上的一大进程。

三、何香凝的“大脚”与“妇女革新”

1.大脚思想的坚持与实践

香凝对中国近代妇女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她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著名的女政治活动家和妇女运动的先驱者,这与她坚持大脚的思想和实践,有密切的关系。

早在孩童时期,香凝已甚有主见和反抗精神,虽然生活于一个以缠足象徵女性拥有尊贵身分的家庭,以拥有寻觅佳婿的有利条件,香凝还是坚持她自己拥有一双大脚,可见她年纪轻轻,已意识到小脚对于妇女来说是生活的枷锁。因为当时的社会,缠足根本是残害妇女的一种手段,不但令她们失去劳动的能力,更甚者可能连行路也需要别人扶助,因此,不少妇女丧失了求学的机会。纵使大脚令香凝失去当时所谓的尊贵身份,丧失取悦男人的武器,但她仍然无惧的面对着社会的压力,勇于突破缠足的封建思想。

当香凝的父母决定为女儿强行缠足,香凝不但直言拒绝拥有小脚,甚至多次进行反抗,有计划地偷偷将剪刀藏在安全的地方,以便当没有人察觉的时候,将缠足布剪掉,经过她的努力和不屈不朽的个性,最终令父母屈服。从香凝这种顽强主动的性格,可见她一早已具有男女平权的思想。十九世纪末的维新派人士梁启超曾言缠足是反映男尊女卑、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因为女性缠足是为了满足和讨好男人的表现。然而香凝并没有受到这种封建思想的影响,并强调“自由和平等还须我们妇女自觉地去贯彻实行。”香凝这种自我肯定的价值观、进步的看法和女性自觉,成为她参于革命的动力,更为她日后的革命事业,起了积极的影响。

2.妇女革新观念的倡导与实践

从香凝力争大脚的行为中,可见她热炽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香凝在积极投入妇女运动的同时,亦强调了女性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共赴国难,参予革命活动和政事。1903年,香凝在日本撰写了《敬告我同胞姊妹》,提出自己对妇女运动的思想及抱负,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并号召妇女共同与旧社会抗争,为女性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香凝除了鼓励妇女主动参予运动,还身体力行地实践了她的革新观念,例如她在日本求学期间,参予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1905年成为同盟会第一位女会员、1924年在国民党执委第五十一次会议中,被选为妇女部长等。

在宣传妇女革命方面,香凝亦不遗余力,例如透过纪念“三八”妇女节号召妇女站出来争取自我解放,参加革命斗争。此外,香凝重视对劳动妇女的革命宣传,她建议并创立了“中国国民党党立贫民生产医院”,目的为提高劳动妇女对参加革命的意识及觉悟。香凝亦明白到教育对妇女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提高妇女的知识文化水平和生产劳动技能,才能够更有力地推动妇女革命事业,于是提倡妇女教育,透过她的建议,妇女部因而兴办了三所妇女劳工学校、组织广州女子美术研究所与广州女子之作品贩卖合作社,由她亲自担任“国民党救护所”的导师,培养和教育救护人才等,此等等措施均促进了妇女运动的发展。香凝颇为关怀参于运动的妇女,并尽量向她们提供协助,例如1925年发生的省港大罢工,香凝为了解决罢工妇女的生活困难,在妇女部的配合下向各界发起募捐活动,以及组织女工进行生产自救等,使妇女运动得以更顺利地进行。

四、论何香凝对二十—世纪妇权运动的贡献

香凝一生为妇女争取平等权力而奋斗,她从保护天足扩展到保卫国家民族,致力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其百折不挠的决心和努力,令她后来成为广东妇女运动的领袖,以及各省妇女运动的负责人,为她的革命事业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推动群众运动,指导妇女团体与各地妇女工作,发起医护劳军,培养妇女运动人才以及争取妇女权力等方面,香凝在妇女界实在贡献良多。

1924年,香凝倡议举行的国际“三八”妇女节,由刚成立的中央妇女部负责为广东妇女准备第一次庆祝活动,从此成为妇女部每年例行性质的重点工作,以唤醒妇女觉醒为主要任务。香凝提议由中央妇女部发起在妇女节中进行游行示威运动,其后召开筹备会议决定活动之程序和标语口号,还在会内提出十项主张,提倡女权。1925年的“三八”妇女节,香凝因要协助孙中山先生工作而未能参加广东妇女活动,但当中所举行的一些游行、示威、演讲等的活动经费,均由香凝在她的部长薪金中垫支出来。1926年的“三八”妇女节,香凝负责主持庆祝会,呼吁妇女实行国民革命,又促请成立广东各界妇女联合会,提出号召统一全国妇女运动等。香凝在“三八”妇女节中起了领导和推动的作用,令广州各界妇女更关注自身的权力,以及主动参加群众运动。

国民党改组后,广东地区主要的妇女团体有三个,分别是“广东女界联合会”、“女权运动大同盟”、“广东妇女解放协会”。但由于各个组织的创会目的均有不同,为了防止妇女运动阵营的分裂,于是在香凝的呼吁下组成“中国各界妇女联合会”,使妇女力量得以集中地进行革命工作。1926年,香凝又领导广东各界妇女联合会成立“广东各界妇女联合会”来统一广东各妇女团体。由此可见,香凝在指导妇女工作之外,更团结各界的妇女组织,使妇女力量能更有效地发挥出来。

此外,香凝又非常热心医疗救护与慰问劳军的筹办工作,这亦是妇女部重点工作之一,医疗救援包括设立医院、成立救伤队、救护训练班等,而慰问劳军包括慰劳伤兵和各地驻军。1924年,香凝与沈慧莲、伍智梅等人发起成立贫民医院,由香凝负责向各机构募捐,1925年发生沙基惨案,香凝领导广州妇女组织救伤团及慰问队亲往现场救护和慰问伤者,以及筹办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负责随军的救护工作。后来更发起组织中国国民党红十字会,以提供更周详的医疗服务。

为了能培养更多的妇女人才,妇女部逐渐开办一些妇女运动讲习班,由香凝担任所长,管理及计划一切事务,讲习班教授内容包括党史、党义、中国及世界革命史、调查及宣传方法、妇女运动史、妇女运动方法及组织、妇女问题和救护方法等,这都促使了其他妇女训练班的纷纷组成,例如广州市妇女部所设立的“妇女运动人员养成所”、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的“妇女运动人员促成班”等,为日后国共两党的妇女运动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精英。

由香凝领导的广东妇运,极力提倡制定男女平等的法律,以确保妇女应有的权利,又积极向政府争取开放各个行政机关,让女性享有同等待遇。后来得到政府的批准,在香凝大力的推动下,广东成为首个以女性从事行政机关工作之地区,大大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将这股改革的风气蔓延到全国各地。

 

作者简介

黄嫣梨,女,1951年出生,广东新会人,1953年定居香港。1989年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香港大学博士学位,主修中国文化史及思想史,现为香港浸会大学历史系教授 ,北京清华大学历史系研究员,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研究员;并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英国妇女研究协会、香港作家联合会常务主任;兼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荣誉会长、香港艺展局顾问等职。该文收录于《汉学研究通讯》总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