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香港沦陷。在香港沦陷前夕,潘汉年、廖承志负责将在港进步文化人士、国民政府高级官员及家属紧急转移到大后方的安全地带。在港人士在廖承志等人的周密部署下,分批全部安全抵达目的地。何香凝由香港经广东到达广西。抗日战争胜利后,何香凝又经广州返回香港。何香凝在流亡桂林期间,积极参与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与当地进步以及流亡的文艺界人士保持密切往来,诗文书画唱和。何香凝与以她为代表的流亡人士的文化活动,对当地的文化生活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41
1月14日至18日:皖南事变发生后,何香凝与宋庆龄、柳亚子等联名写信给蒋介石暨国民党中央,痛斥蒋介石的反共罪行。
4月8日:中共党组织在香港创办的中文报纸《华商报》创刊,何香凝特为该报题词。此后何香凝经常为该报撰写文章,接受该报记者采访,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强调国共两党团结,争取早日抗战胜利。
夏至秋:何香凝在各种纪念日中连续撰文,阐述团结抗战的主张,对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中国人民抗日民族解放运动,起到有力作用。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被困留在香港的许多著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处于危险之中。受中共中央的紧急指示,廖承志和东江抗日人民游击队港九大队,先后帮助了一大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撤离香港。何香凝为此作诗《香港沦陷有感》、《怀粤饥荒闻警报》。
1942
1月15日:何香凝乔装打扮,偕经普椿母女、柳亚子偕其女柳无垢一起离开香港。
1月16日:何香凝等人乘船前往东江。一路漂流8个昼夜,幸遇东江游击队的帮助,驶达海丰县马贡港口。在流亡途中,何香凝感慨地写下《日寇侵占香港后回粤东途中感怀》诗。柳亚子也以诗志感,写下《流亡杂诗》十首。俩人抒发了对时局的焦虑和挺身赴国难的壮志豪情。
1月至5月:何香凝辗转海丰、兴宁、韶关,作画出售,赖以糊口。
5月底:廖承志在粤北乐昌被捕,押禁在江西省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为了营救廖承志,何香凝自此滞留在韶关近一年之久。但她四处奔走营救均毫无结果。

抗战时期的何香凝

何香凝致陈此生先生的信,1942年7月15日
日寇侵占香港后回粤东途中感怀
何香凝
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
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
流亡杂诗
柳亚子
一姥南天顾命身,千魔万怪敢相撄。
劫余仍遣同舟济,揽辔中原共死生。
(廖夫人偕行)
无粮无水百惊忧,中道逢迎舴艋舟。
稍惜江湖游侠子,只知何逊是名流。
(舟中粮水俱尽,忽值游击队巡逻之小艇,闻廖夫人在,乃得接济,并贻鸡、乳粉,余惟优游伴食,深以为恧。)
1943
4月:何香凝决定离开韶关,前往“文化城”桂林。当时广西桂林已聚集了众多从广东、香港疏散去的爱国人士,柳亚子、李章达、蔡廷锴、陈此生等均是何香凝的好友。桂林成了民主人士集中的地方。在赴桂林途中,何香凝感于国土沦丧,山河破碎,个人辗转飘零,作诗《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
夏:何香凝一家老小抵达桂林后,时任军委会桂林办公厅主任的李济深将他们安排在芙蓉路八角塘五号邓世增家中寄居。为避免市区空袭危险,随后又将他们转移到离市区十几里远的东郊观音山麓一栋简易的旧房子安顿下来。
5月28日:何香凝参加了在桂林“嘉陵川菜馆”举行的柳亚子五十八岁生辰寿宴。到会诗人名流达百余人之多,极一时之盛。它不仅是一场文酒雅集之会,更是一场进步文化界的集会,是文化城中的一次壮举。
秋:蒋介石派人从重庆赶赴桂林拜见何香凝,送来一张巨额支票和一封蒋介石的亲笔信,邀请她去重庆。何香凝接过信后,仿明朝唐寅“闲来写幅丹青营生活,不使人间造孽钱”的诗句,在信封背后写下“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将信和支票原封退回。何香凝此举轰动桂林全城,一时间在山城传为佳话。
期间她还创作了两首《感怀》诗。
这年间,何香凝在桂林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各种活动,与爱国将领及民主人士过从甚密,时相往来,一起绘画排忧,吟诗抒怀。她积累了不少画作,在桂林销售有限,就将一批画章托人带到重庆义卖。重庆市市长贺耀祖及夫人倪斐君为何香凝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义卖所得款项交给在重庆任宋庆龄秘书的廖梦醒,她再托人捎到桂林何香凝手中。何香凝将一部分钱寄给江西狱中的廖承志,一部分留作生活费用。

抗战时期桂林伏波山、八角塘一带

桂林观音山麓

《绿梅》,设色纸本,57×36cm,1943年
香港沦陷后赴桂林有感 1943年4月
何香凝
万里飘零意志坚,怕为俘虏辱当年。
河山不复头宁断,逆水舟行勇向前。
陈此生诗,赠何香凝 1943年夏
乱后相逢喜且惊,不堪回首九龙城。
素娥耐冷无古今,四海同情有弟兄。
东厂由来威可畏,西川据说路难行。
桂林亦合栽桃李,画笔何妨绘秀明!
感怀 1943年秋
何香凝
一
漂泊天涯隐桂林,国仇家恨两相侵。
难行蜀道知何故?事出无因却有因。
二
戎马关山欲暮天,怕登楼见月团圆。
思乡更痛河山碎,劫后余生又两年。
卖画诗 1943年
何香凝
结交自古重黄金,贫贱骄人感慨深。
写幅岁寒图易米,坚贞留得万年心。
柳亚子寿辰,以诗自庆 1943年5月
沉思五十七年春,愁见流离载道辰。
忧乐希文心久许,兴亡炎武感尤频。
卧龙自决隆中策,曲突谁迁灶下薪。
倘及吾谋能早用,哀鸿嗷雁岂江溽。
沉思五十七年春,不死天留及此辰。
西粤羁踪经岁近,南明往事抚心频。
子长放废堪修史,枚叔门墙倘积薪。
借琐耗奇吾事了,青蔾天禄烛江溽。


在桂文化界庆祝柳亚子58岁寿辰的“百人图”,尹瘦石绘,柳亚子题
1944
3月8日:桂林各界妇女集会隆重纪念“三八”节,何香凝在会上作了题为《纪念今年“三八”节,不要忘记大众的苦难》的讲话,慷慨激昂。
6月18日:何香凝、柳亚子、李济深、龙积之等老人组成“长老团”,带领桂林的群众掀起万人“国旗献金大游行”。
6月:何香凝移居桂林木龙洞旁,备好木船准备再次逃难。她作诗纪事《日祸移居广西舟中》。
9月上旬至20日:桂林沦陷前夕,何香凝带着孙儿女在漓江漂流至昭平,在县长韦瑞霖帮助下入住国民中学校舍。当时疏散到昭平的爱国人士相当多,梁漱溟、千家驹也暂住于此。
在昭平期间,何香凝任“昭平民众抗日自卫工作委员会”顾问,每周两次的委员联席会议,何香凝每会必到,参加必发言。
9月26日:白崇禧得知何香凝疏散到昭平,派副官送钱给予贴补。
9月至11月:何香凝积极推进昭平的抗日工作,群众自卫武装得到发展和壮大。
11月27日:何香凝被迫再度流浪搬迁他处,昭平各界举行了送别会。
12月4日:何香凝离开昭平,到贺县的八步镇。在八步,何香凝与“旧雨”梁漱溟、陈此生、陈劭光等人时常见面,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参加一些抗战宣传活动。

《纪念今年“三八”,不要忘记大众的苦难》,《大公报》(桂林版),1944年3月8日

何香凝、柳亚子、李济深等带领下的桂林“国旗献金大游行”活动,1944年6月18日

《菊花》,落款为“润深先生教正,三十三年冬,何香凝写于昭平”,1944年
日祸移居广西舟中 1944年6月
何香凝
战云弥漫遍神州,国破家亡恨怎休?
但得军民同御敌,烂船漂泊也风流。
题《梅菊图》 1944年秋
何香凝
先开早具冲天志,后放犹存傲雪心。
走遍天涯留画本,不知人世几升沉。

《梅菊图》,落款为“三十三年中秋前两日为瑞霖县长画。双清楼主何香凝并题于昭平中学校内”,1944年秋

何香凝移居广西贺县八步镇后,经常和民主人士商讨建立民主派组织之事。这是她参加广西大学八步校友会会址落成典礼后的留影,1944年12月

《廖夫人送别会》,《广西日报》(昭平版),1944年11月28日
祝福、盼望——敬送何香凝先生(摘录) 1944年12月
欧阳予倩
革命的慈母,
怎么,
你又要走了?
自己偌大的家园,
就劫余一寸,
也应有容足之地吧!
快七十岁的高龄,
带着两个有父有母的孤儿——
她的孙子——一个两岁,一个五岁。
冷风凄雨里,
蚕丛鸟道,
崎岖无尽的山程啊!
豺狼在暗中窥伺,
狐狸要咬你的脚跟,
二十年奋斗的漂泊,
变不了铁一般的信念,
火一般的热情!
送你的一群,迎接你的一群,
尽管,各有各的愿望。
在遥远的地方,
不,在窒息的烟霾里,
还有一群群天真的孩子,
为你祝福,
盼望你播散福音!
1945
3月中旬:何香凝出席了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召集的各县教育科长及中等学校校长会议,对战时教育发表了讲话。
5月:在八步公园“灵峰小憩”举行的诗人节集会上,何香凝在致词中勉励大家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她还参加了“广东困难同乡救济会”,将其画作《墨梅》、《水墨苍松》义卖救济困难同乡。
10月:何香凝在八步一直住到抗战胜利后返粤。
12月下旬:何香凝离广州赴香港。

《怎样纪念国父》,《广西日报》(昭平版),1945年3月20日

何香凝在广西八步镇写给廖梦醒的信,1945年5月21日
“灵峰小憩”诗人节诗 1945年5月
何香凝
诗人流放楚江皋,丹心如火□□□。
中华儿女多英杰,收复河山返故都

《廖仲恺先生殉难二十周年纪念》,《广西日报》(昭平版),1945年8月20日

流亡广西期间,何香凝给女儿廖梦醒和外孙女李湄的信件。这些保存下来的信函基本勾勒出何香凝在广西期间的地理迁徙路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她的生活状况。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举国欢腾。9月8日,何香凝致电蒋介石、毛泽东,拥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集中各界人士共商国事

何香凝离广州赴香港,1945年12月
结语
何香凝在桂林生活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而且极度贫困,但她充满乐观向上的信念,不为金钱所动、大义凛然、坚决抗战到底的傲骨风霜,却令人崇敬。在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中,何香凝以饱满的乐观精神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时为记述往事,或感时伤怀,或排遣忧愤,或直抒胸臆,创作了许多诗篇和画作。何香凝及她的艺术,在桂林留下了不朽的美名佳话和宝贵财富。虽然七十年的沧桑岁月已经远去,但何香凝老人在桂林的“闲来写画营生活,不用人间造孽钱”的美名化作青山,永远留在了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