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艺术精品展”2013年杭州巡展召开新闻发布会

2013年3月28日下午2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浙江省文化厅协办,何香凝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承办的“何香凝艺术精品展2013年杭州巡展”在浙江美术馆多功能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在杭的多家媒体参加。新闻发布会由浙江美术馆斯舜威副馆长主持,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乐正维女士,何香凝精品展的策展人房桦女士为大家介绍了此次巡展的展览情况。 

“何香凝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集政治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 

乐正维:我现在把巡展的起源先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展览起源于2003年,也就是说10年以前何香凝美术馆在国务院侨办的全力支持下,我们策划了走出深圳本馆,沿着何香凝先生曾经生活、工作以及和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的重要城市进行巡回展出,来传播和弘扬何香凝先生的伟大人生和伟大艺术,以及她所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我们先后到香港、澳门、上海、台北、北京、武汉、南京、广州进行了巡展。巡展的内容主要是从何香凝美术馆所藏的,精选出全面反映何香凝先生60余年的创作历程以及她的创作脉络,还有她不同时期的风格特色的作品。同时编辑有她的年表以及历史图片、文献,还有专题片作为辅助。以这样两部分内容来供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何香凝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我们同时依据每到一个城市的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去选择何香凝与该城市相关联的作品和历史图片、背景资料,使展览与该城市发生关系,因而我们对何香凝艺术的研究工作也随着巡展的延续而不断地增加新的内容,丰富和深化了何香凝艺术的研究,反过来又使得巡展的工作有新的内容加以补充进去,具有新的面貌和新的意义。 

通过组织巡展,我们和广大的观众也清楚地了解到,何香凝先生是中国近现代集政治活动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很多观众可能在过去只知道何香凝先生是一个政治家,却不知她还是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些美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也只知道何香凝先生曾经画过虎和梅花,也不太了解她一生创作了数千计的作品。通过巡展,使更多的知道了何香凝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早走出国门留学的女性之一,日本曾经是她从事民主革命和专业学习绘画的发源地,何香凝先生是1909年进入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学习绘画,她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真正的科班出身的伟大女艺术家,同时,她又是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所以说她一生的革命和创作经历达60多年,何香凝一方面作为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同时她在1960年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她是继徐悲鸿和齐白石之后的第三位主席,是当之无愧的。 

今天我们在春意盎然的季节来到了杭州,杭州非常美丽,也是非常具有文化历史的古老城市,她历史的深厚以及江浙地区在何香凝先生的创作革命历程中的重要和份量,也是显而易见的。上个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何香凝主要活动于沪杭、南京一带,先后在江浙地区从事艺术活动,跨越近半个世纪。此处也是她于众多书画同仁雅集之地,兴笔墨交流,以艺事喻政事,成为她艺术人生第二时期的主要活动,因此江浙在何香凝的艺术历程以及与海派文化圈的往来关系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理意味,在这里留下了何香凝与经亨颐、陈树人、柳亚子、于右任、黄宾虹、潘天寿等人艺术合作的深深的印痕。其中在书画上,何香凝与柳亚子的交往最为密切,“何画柳题”的合作凸显了何香凝和柳亚子的深厚友谊。而何香凝、柳亚子、经亨颐、陈树人等组成的寒之友社,以画言志、诗酒长坏,这是在特殊政治背景下抱有相同证件的文人、画家热爱祖国、关心民族存亡的一种书法和表达方式。因此,这次在杭州举办何香凝艺术精品展,我们围绕着何香凝以沪杭地区的艺术交往活动的史料,再回溯、追寻何香凝艺术人生足迹,以及在书法艺术中的自我价值的体现,更凸显了以何香凝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近现代文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本次展览与以往巡展不同的是我们加强了对第一部分内容、作品、导览的说明,36件作品中有25件作品都配有语音导览,以简明的语言加以一一介绍,另一方面加重了第二部分内容,文献的挖掘、整理和编辑工作,从展示空间上作品集中在6号展厅,文献部分集中在5号展厅,两个厅形成一体。在画册的编辑方面,也将作品以年表编为主册,历史文献编为别册,形成大的历史背景衬托出何香凝革命艺术历程的轴线。具体到一件作品的分析,以期让社会各方面人士来观赏何香凝先生的艺术。 

另外,为了配合本次展览,我们还尝试开发了艺术衍生品,把馆藏作品中,这次巡展中何香凝与经亨颐、陈树人于1936年合作的《松·竹·梅》,以松、竹、梅三人分别画的题材,设计为三个独立的小茶叶盒子,同时三个又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并组合成一个大的礼包,把中国艺术与中国特产等因素进行了整合包装,我们以这样的构想来开发富有中国特色的,又有何香凝美术馆特色的,又是为本次巡展而专门提供给各方人士以纪念。今天也给到会的记者朋友们画册和纪念品,实际上也是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来传播何香凝先生的艺术,同时也把我们在专业方面的一些思考通过这样的形式带给大家,也欢迎大家给我们提意见。 

本次展览除了继续得到国务院侨办和文化部的全力支持,还得到浙江省侨办和省文化厅的协助,特别是浙江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与合作,给予该展览最显著的两个厅并给予展览一切必要的专业帮助与配合,使得该展的筹备工作顺利进行。今天,又有请了众多媒体记者来和我们在开幕前进行见面和沟通,借这个机会我也代表何香凝美术馆向各级领导部门和美术馆同行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们表达我们衷心的谢意,谢谢大家! 

“寒之友社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往来,也是我们最住关注的一个重点。” 

房桦:我主要是介绍一下此次巡展我们所关注的一些点和展览的特色。因为今年是在杭州举行这次的巡展,江浙地区也是与何香凝的艺术历程有着特殊的地理关系,在这里,留下了她于经亨颐、柳亚子、陈树人、潘天寿等人艺术合作的印记,所以我们在这里展出主要是以她二三十年代的艺术创作来进行深入和挖掘。我们首先着手的是她与寒之友社的关系,主要是摘取了何香凝与沪浙籍艺术家来往的史料,也从中收集了大量的诗词、题跋、绘画以及其他的图象的资料,然后把她的艺术创作、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够集中地进行呈现。 

我们在专题的单元里面,以寒之友社与何香凝为题,进行了三个单元的分单元的阐述,其中有寒之友社的始末,何香凝与其成员的关系,最重要的是他们在1932年到白马湖纪游存在的一些创作痕迹,我们主要是追溯这方面的遗迹来更深入地了解何香凝的艺术和她生活的方面。 

在各个主题单元里面,寒之友社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往来,也是我们最住关注的一个重点,在各个史料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寒之友社在成立的初期,在社会上的影响力非常大,当时的报刊上就有很多相关的评论,比如说在第一次寒之友社的美术展览会上,陈树人就提议说一定要把他们的展览会办成一年四次,在全国各省市都进行巡展的规模。第一次参展的作品都达到400多件,可见当时的寒之友社在上海以及杭州这一带的影响力都非常巨大。 

寒之友社的发起人是经亨颐,他曾经是南社的一个成员,南社也是柳亚子在早期创立的一个社团,黄宾虹、于右任也是南社社团的一员,也就是说在早期的时候,这些人他们结识甚早,远远在寒之友社成立之前他们一些相关的艺术上的往来活动,他们都已经开展了很久。经亨颐在东京留学期间,也曾经跟廖仲恺等其他的革命前辈都已经是相识。后来经亨颐执掌春晖中学的时候,也吸引了很多文化界和教育界的人士,在春晖中学这里任教和交往。在1928年到1932年期间,何香凝也是经常去参观和考察春晖中学,并且寓居在白马湖畔。 

另外一位重要的成员是柳亚子,柳亚子与何香凝在书画上的交往是最为密切的,他们在1924年的岁寒集的第四次活动上就已经相识了,此后何香凝的画作上就多有柳亚子的题诗,何画柳题的合作模式也很凸显了他们二人深厚的友谊。在这次的主题单元中,我们一共收集了柳亚子关于何香凝生活和绘画的题诗111首,其中就描绘了与何香凝及其家人交往的情况,也有为何香凝提画的诗。还有1932他们一起在白马湖畔纪游的时候所留下来的诗。在史料里面,也是记载了寒之友社虽然成立于1929年元旦,但他们社员之间的活动是早在成立之前就已经有很多的记载,比如说我们现在展出的《松·竹·梅》这件作品,它的创作最早是可以追溯到1928年,在展厅里面可以看到。在1936年的时候他们就同一个主题,相同的四个人又再一次来合作。像1929年经亨颐他还篆刻了寒之友社的印章,在我们的主题单元史料里面也都可以看到印章的印面和编款。何香凝的画、柳亚子的题诗,还有于右任给何香凝题诗的作品,也都在展厅里面可以看到,有很多重要的山水画作品,都可以在展厅里面认识到。 

像他们这些寒之友社的成员,他们互相合作的史料和图象,以及真迹作品都可以穿插于主题单元和展厅里面互相认识和了解。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一批何香凝生前出版过的画集供大家了解到她更多的艺术上的成就。 

记者提问一:何香凝虽然是一个政治家,但是她作为一个女性在她的艺术创作上肯定有她的女性特征,想请策展人讲一下。 

乐正维:何香凝的确可以说是中国女艺术家的一面旗帜,我为什么这样讲?有几点,第一,她是中国近现代最早走出国门学习艺术的女艺术家,她1903年就到日本,1909年进入东京女子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实际上在学习绘画之前那个时候,她就曾经接触过绘画,而且当时到了东京的时候,她和一个画师田中赖章专门学习山水绘画,进入女子学校以后是学习山水和花卉,你手中拿的画册中可以看到何香凝先生早期的作品,早期的作品中有一个特点的东西是她的动物画非常多,我想可能也能回答你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女性画家为什么要画动物画,而且她早期的作品中动物画比较多的是雄狮、猛虎。因为她在日本学的是山水和花卉,动物画结合她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因为她同时进入到女子美术大学的时候是和廖仲恺、孙中山在日本从事辛亥革命,那时候她实际上是一边学习,也一边来进行革命。而我们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上来讲,包括何香凝美术馆收藏的1910年她所做的作品,她当时在辛亥革命前期送给黄兴先生的虎图,这是目前何香凝美术馆收藏的何香凝先生最早的一幅画作,目前在社会上可能也是最早的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何香凝先生的作品,以及1914年所做的诗。从中可以看到何香凝作为一个女性画家,她当时把雄狮、猛虎来作为一种希望中国觉醒,她手中所掌握的画笔来表达一种革命的理想和革命的抱负。这一点早期的作品中已经显露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画家不平凡的一点,在以后的绘画创作中就更加凸显出了,比方说20年代以后,刚才我们房桦谈到了20年代以后寒之友社的关系,那时候他们比较多地来画松、竹、梅这些耐寒的植物,也跟政治背景有关,他们不满当时国民党右派的势力,何香凝甚至弃之出国,在出国之前她也画了很多作品,后来九一八事变之后依然赶回到中国,参加了抗日运动。而且她主办救济国难书画展览,以她的威望征集了很多的书画家,用展览的所得来救济国难。她一生中举办了很多次这样的义卖活动,以及后来解放以后等等何香凝,比如说她跟很多的书法家的合作,我们也可以看到,甚至跟潘天寿等等的合作。所以何香凝先生在女性艺术家里头来讲,她是一面旗帜。 

记者提问二:我想问一下,因为谈到何香凝先生是一个政治家也是艺术家,我们知道在岭南地区,像岭南画派的高一尘,他们也是作为艺术家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我想请二位谈一下为什么岭南地区的地域文化所产生的艺术家,总会有政治的抱负,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政治与艺术的结合这样一种发展的趋势,给我们简单聊一下。我觉得这跟地域文化有分不开的关系,可能在其他的地域环境中,艺术家跟政治的这种、时代的背景并不是特别紧密,就这个问题想问一下。 

乐正维:你这个问题提得特别好,因为现在实际上有很多美术院校的热门的博士生,他们也在写有关这方面的题目。但是刚才你提到,比如说岭南画派这一块,其实我们掌握的情况,有些人在美术界也有把何香凝归于岭南画派,据我们了解的情况,何香凝实际上跟高奇峰、高见峰有过接触,而且在日本的时候可能有过接触,但是接触得不多,20年代也回到了广州,跟岭南画派有接触。但是那时候20年代的时候,何香凝主要是在广州辅助廖仲恺,辅助孙中山从事革命,那时候她20年代的创作,实际上在广州的创作很少,因为革命的活动太频繁了。而后来到了江浙一带,她跟江浙的文人画家,比如说经亨颐、陈树人,陈树人在江浙这边也跟她有很多的合作。这段时间实际上跟江浙的文人画家的合作,甚至她的艺术活动是非常频繁的,据我们所掌握的情况。所以归结到是不是何香凝是岭南画派,以及岭南画派在政治跟艺术的关系上来讲,从我们对何香凝艺术研究的了解程度来讲,何香凝的艺术和政治,她是一个特别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她的政治活动和她的艺术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她的一个特殊性的地方。在这方面,我们也在进一步进行研究,但是她跟岭南画派,我们觉得还不能把她归为岭南画派,她跟岭南画派在政治上以及艺术上一些主张的东西,我们目前来讲掌握得也不是特别地多。但是何香凝在她的艺术跟政治的关系,的确是值得特别研究的,因为她在这方面是特别显著的例子。 

斯舜威:我稍微补充一下,你刚才想问的为什么在广州这块地方,出现了岭南画派,又出现了许多又是革命家、又是艺术家,又从事革命活动的人。我了解,某些情况下有机缘巧合的因素在里面,因为二三十年代民国运动在广州是个大本营,广州、上海、武汉是革命的大本营,孙中山先生、廖仲恺、何香凝,一大批革命家在广州活动,那么这是一个巧合还有一个巧合是二三十年代,包括四十年代,正好也是岭南画派的一个高峰期。 

乐正维:而且他们早年都在日本留学,日本留学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经历。 

斯舜威:既是许多革命家都是在日本留学,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又是在日本就是朋友,同时当时的美术也是在日本,有很多的巧合,所以才会有陈树人等一大批,包括你刚才讲的二高,既是艺术家又是从事革命活动,而在杭州没有这样的氛围了,杭州长期以来是文人的后花园,是文人享受的地方。刚才我们说西湖实在太美了,很美的,一个轰轰烈烈的参加革命的人,可能会少一点,纯文人的东西多一点。等下到展厅里面也可以自由交流,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关注何香凝同江浙的关系,同寒之友社的关系,同潘天寿、经亨颐他们之间的关系。          
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翁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