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何香凝(1878-1982),是一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活动家和国家领导人,同时她又是一位海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画家。

何香凝,原名瑞谏,别署双清楼(馆)主、棉村居士、不栉书生,祖籍广东南海。她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不仅仅由于她是杰出的政治家兼画家,也不仅仅由于她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更在于她对中国画发展的贡献。

何香凝是中国近代最早走出国门学习美术的女性。1902年她变卖全部家产支援丈夫廖仲恺赴日留学后不久也相继东渡。在日本,她认识了孙中山,成为第一位女同盟会员。她先在目白女子大学教育部博物科学习,后转入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居留日本期间的何香凝常常以狮、虎的猛厉之气振奋国人,“国魂招得睡狮醒,绝技金闺妙铸形。”(柳亚子1929年题廖仲恺藏何香凝狮图)让中华民族这一睡狮醒来,正是当时许多爱国志士仁人面对列强欺凌、蚕食而发出的共同心声。

20年代以后,何香凝较多地画山水和松、竹、梅、菊,她以耐严寒,拒风霜的花木,砥砺人们在政局动荡之时坚持正义和真理,在强权压境时不懦弱、不丧节。何香凝与画家、诗人经享颐、柳亚子、陈树人等人组织“寒之友社”,慷慨赋诗作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正如于右仁在何、经、陈合作的《松竹梅》图所题:“松奇梅古竹潇洒,经酒陈诗廖哭声。”何香凝将一腔浩正之气托之丹青,传统的山水画、四君子图成为她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  

何香凝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作画千余件。她在绘画观念、表现技法上,早年受到日本画的影响,如写意的精神、某些细节之精微描绘、山水画中天空的晕染法等等;但她的艺术基础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却又不拘泥于古人。在深厚的文化教养中,她以海纳百川的心胸吸取外来的营养;同时她还具有自由无羁之性格,使她的画不依傍他人,而显露她独有的精神。她笔下的梅,以玉为魂,冰为骨;她画枫,“半匙丹粉和双泪”,滴染云笺而写成;她在山水图中发出“已碎河山描不易”的无穷感慨——所有这些都是画品与人品相统一的杰出的艺术创造。

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何香凝更以其伟大的情操和高尚的品格,以及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和凌厉、刚健的画风,为中国20世纪的女性绘画树立一个典范。在回顾20世纪中国艺术时,何香凝所代表的独特的文化身份及其所展现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香港是何香凝的出生地,也曾是她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地方。值此何香凝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我们特在香港举办何香凝艺术精品展,旨在让更多的香港市民及海外人士了解何香凝和她的艺术,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革命老人和杰出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