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陈冠中 作家
时间:2009年11月14日(周六)14:30——17:00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免费入场
内容简介
过去的50年,香港从一个进口文化成品的殖民地边城,发展成一个文化的生产及消费中心,本地制造的产品除供内部消费外,并输出至邻近地区及海外华人市场。这个文化和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本土化和进口替代的过程,其中的文化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回到一个前殖民或前冷战的较早的、纯净的本土形态,而是不断的杂种化。通过杂种化的本土化,香港演变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及新的本土身份。
这种有主体性的杂种化,总结自香港的经验,有助于讨论现下的各种观念如文化全球主义、后殖民主义、多文化主义、本土主义、跨文化主义及创意产业发展。不过,在肯定杂种的、无边界的、有主体的本土主义之余,我们要认识到文化互动涉及权力、财力和信息,而且往往是不对称的,并且,正如会有市场失灵、管治失灵,文化发展也会出现失灵状况。
主讲人简介
陈冠中 上海出生,香港长大,曾住台北6年,现居北京。就读于香港大学和波士顿大学,修社会学、政治学和传播学。
部分著作:《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太阳膏的梦》、《总统的故事》、《什么都没有发生》、《佛教的见地与修道》、《半唐番城市笔记》、《香港未完成的实验》、《波希米亚中国》、《香港三部曲》、《我这一代香港人》、《移动的边界》、《事后:本土文化志》、《城市九章》、《下一个十年》。
1976年创办香港《号外》杂志,曾在90年代中任北京《读书》月刊海外出版人。
监制或策划的电影:《等待黎明》、《花街时代》、《颠佬正传》、《听不到的说话》、《不是冤家不聚头》、《杀手蝴蝶梦》及美国电影‘Eat a Bowl of Tea’ 、‘Life is
Cheap’ 等。
编写舞台剧本《倾城之恋》及《谪仙记》,电影剧本《等待黎明》、《花街时代》、《不是冤家不聚头》等。参与创办台湾《超级电视台》和大陆《三联生活周刊》、《大地唱片》、《现代人报》等项目。